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发布了由赵继宗院士担任荣誉主编,王拥军、徐安定、董强担任联合主编,并由葛均波、霍勇等心内科大咖加盟,全国70余名顶尖学者组成的强大编辑工作委员会,中国脑卒中相关的最高级别指南《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注射用替奈普酶(天力通®)已经获得了该指南的认可,并给予收录。可见这一个对国人尚有些陌生的品种,已被中脑卒中领域关注已久……
大咖云集,盛况回顾
6月29日,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赵性泉教授主持。
国卒中学会会长赵继宗院士发表致辞。赵继宗院士指出,中国卒中学会成立五周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会编写了脑血管病指南,开发了脑血管病人工智能影像诊断,展开了脑卒中及脑研究,提出了“脑心同治”的理念并逐步实现。“红手环”活动为脑卒中健康教育、推广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会刊《中国卒中杂志》为学术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些成绩离不开各位会员和各位委员的辛勤的工作和努力。他强调,柳叶刀在6月24号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公共卫生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1990-2017年,脑卒中已超过了肿瘤和缺血性心脏病,成为了中国人口第一大死亡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他相信全国的同仁们能够共同努力。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世界卒中组织前主席Stephen Davis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中国卒中学会的邀请,同样感谢中国卒中学会对世界卒中组织工作的参与与支持。Stephen Davis提到,为降低卒中带来的疾病负担,中国的努力令世界刮目相看,他个人认为这提醒全世界,正是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加上全国层面的决策、计划,从个人到卫生系统,再到研究成果,中国才能在各个层面做到这样显著的进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改医管局郭燕红监察专员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风险因素。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中,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位居前列,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报告题目为“人工智能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带来的机会”。王教授指出中国在降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在脑血管领域的八个作用,分别为影像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预后评估、医疗决策辅助系统、康复、血管内治疗、健康教育以及新药研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给世界卒中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措施。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Stephen Davis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关于延长卒中后再灌注时间窗的讨论”,Stephen教授指出“时间就是大脑”,随着发病时间延长,缺血半暗带面积逐渐减少,最新研究证实了根据缺血半暗带筛选溶栓患者的必要性。与安慰剂组相比,发病9h内或根据灌注成像结果筛选出醒后卒中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比例更高。相较于安慰剂组,延长溶栓可以更好地实现脑血流再灌注,并促进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相较于其他溶栓临床研究,本研究中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有所增高,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但这并不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同样也不足以抵消延长溶栓时间窗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这一益处。
缤纷颁奖,实至名归
本次大会还颁发了以下奖项,会场数千人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中国卒中学会终身成就奖——李作汉教授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奖——徐运教授
中国卒中学会国际合作贡献奖——Stephen Davis教授
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的首部官方英文期刊,SVN已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卒中期刊。中国卒中学会评选出了SVN期刊2018年度国内杰出审稿人奖、2018年度高被引用文章奖、2018年度国内最具贡献团队奖。
2018年度国内杰出审稿人奖:董漪、李子孝、李玮、张轶群、陈康宁、娄昕
2018年度最高被引用文章奖:通讯作者刘强团队
2018年度国内最具贡献团队奖:缪中荣教授团队
重磅指南,耀世来袭
在CSA & TISC 2019第一天下午的CSA 临床管理指南解读Ⅰ论坛上,中国卒中学会制定的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发布,发布会现场盛况空前。
本部指南由中国卒中学会组织编写,赵继宗院士担任荣誉主编,王拥军、徐安定、董强担任联合主编,并由葛均波、霍勇等心内科大咖加盟,全国顶尖学者70余名组成的强大编辑工作委员会。6月28日下午的CSA 临床管理指南解读Ⅰ论坛主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第四章)进行解读,涉及缺血性卒中急诊评估诊断、再灌注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危险因素管理及长期干预。
令人振奋的是,该份指南已经收录了替奈普酶,这与天坛会代表中国最高级别的脑血管病会议不无关系,从开幕式上世界卒中组织前主席Stephen Davis的发言、到诸多欧美学者的参与和发布最新观点。诸多迹象已经表明了天坛会发布的内容不仅代表了中国脑血管病学界与世界同步,更代表了中国脑血管病学术水平正在接近巅峰。
医药市场部特别整理了这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01 发病4.5小时内患者-静脉溶栓治疗
在指南的该部分介绍中,特别提到了替奈普酶相关的临床研究(NOR-SASS):对发病4.5h内的AIS患者给予替奈普酶(TNK-tPA)或rt-PA静脉溶栓后,随机分为治疗组或安慰剂组,两组有效性终点(24h NIHSS改善率和90d神经功能良好)或安全性终点(sICH)没有统计学差别。
专家点评:该试验对替奈普酶在4.5小时时间窗的溶栓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做出了证明,且该产品在国外临床应用已近20年,期待中国版替奈普酶(天力通®)尽快上市,服务大众~
02 发病6小时内患者-桥接/血管内治疗
在指南的6小时时间窗再灌注治疗的相关介绍内容中,提到了替奈普酶另一个令人振奋的临床研究(EXTEND-IA TNK):该研究发现4.5h内大血管闭塞的AIS患者,桥接治疗前使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后,在取栓前的良好再灌注率可达到22%,显著高于阿替普酶的10%再灌注率(差异性12%,95% CI:2-21;发生率比值2.2,95% CI:1.1-4.4;非劣性P=0.002;优效性P=0.03),两组sICH无差异,且替奈普酶组90d良好预后更优。研究提示新型静脉溶栓药物(替奈普酶)提高了大血管闭塞取栓前开通比例,从而早期恢复灌注,改善预后。
专家点评:早在几年前,替奈普酶在院前急救方面就已呈现优于阿替普酶的迹象,新近发布的EXTEN-IA TNK研究已经明确证明替奈普酶在桥接治疗方面优效于阿替普酶。当然,对于脑卒中的不同时间窗来说,目前桥接治疗已成为全球在一些条件下的共识,那么中国版替奈普酶(天力通®)的上市,必然会加快这一发展。同时,该试验也给LETOU乐投一些启示,即替奈普酶(天力通®)时间窗延展问题,该试验显然扮演了前哨工作的角色。所以,国人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同样非常令人期待~